有竞争力VS出类拔萃
有竞争力 | 出类拔萃 |
|
|
有竞争力和出类拔萃并不是一个概念,升学专家Anthony举了这样一个例子,一个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参加 AP 课程并且表现很好,一个一学期上好几门 AP课的学生就不那么出类拔萃。
但是,如果是一个来自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教育背景很差的学生,即使只上一半的 AP 课,也绝对是个加分项。大学会有这样的假设,如果在那么不利的情况下你都能够应对的很好,那到了我们这个学校,你肯定能够迎接在我们这个学校的挑战。
如何看待Test-Optional政策?
受疫情影响,大部分大学依旧在今年采用Test-Optional(标化成绩选择提交)政策。招生专家Anthony表示,标准化考试成绩成为可选项意味着显著增多的申请数量,意味着学校的录取率降低;本来能够得到录取的学生,很可能拿到拒信(申请学校的时候,学生需要考虑到这个风险)。
汉密尔顿学院今年是test flexible,招生官Peaches表示,对于SAT考试,好好跟着学校进度学习,好好准备,考一次就够了。如果当地没有安排考试,也不用特意跑很远去考,安全第一。因为其他的事情也很重要,比如参加课后活动。当然,你的在校成绩是重要的,因为这代表了你的长期努力和坚持。
芝加哥大学今年是test optional,不提交SAT成绩学校不会认为你缺了什么。还有的学校是test blind,就是明确不要求提交。学校会从整体来考虑一份申请,比如成绩、俱乐部、课外活动、老师推荐信等等,标化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。
一份好的文书要真正体现求知欲和好奇心
“什么对你有意义,为什么?” 这是斯坦福大学申请中常见的问题。大多数申请名校的学生都有特别棒的GPA并且特别勤奋,但只有非常少的学生为了求知欲而努力学习,而不是成绩。
常见的错误:
“让我来告诉招生委员会,我有这样那样的他们想看到的优点,比如勤奋,服从他人,参加一些活动展现领导力。” ——拒绝
更好一些的回答(特别是对于斯坦福大学):
“让我来告诉你一个故事,其他人也许不会说这些,但这确实是表现了我是什么样的人,我希望你能更了解我,尽管这可能会让人不愉快。” (升学专家Anthony曾见到在文书中有人介绍自己业余时间花了大量时间做数学建模,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行为非常书呆子,
非常奇怪,但这是让你stand out突出的地方,他被很多学校录取了。)
- 试图告诉大学“他们想听到的”是个糟糕的策略(对于大学录取官来说,读起来也很痛苦);
- 试图假装让你“听起来独特/与众不同”也不是个好的策略;
- 与众不同通常需要你足够诚实、清晰,并且直接;
- 避免套话和老掉牙的陈词滥调,比如“改变世界”,“积极面对生活”…

收取更多信息资讯